Saturday, May 19, 2007

Parkinson's disease introduction (chinese version)

刺激神經製造多巴胺

Stalevo治柏金森氏症 推薦給朋友 列印
updated:2007-05-02 21:42:37

■腦神經專科醫生趙汝光:馬大醫藥中心一項非正式的醫藥研究顯示,華人比其他族群更容易患上柏金森氏症,這可能和他們的飲食習慣有關。(放大)

■馬來西亞柏金森氏症協會主席劉麗香:很多柏金森氏症病患認為自己走不動了,就不肯接受任何物理治療,其實只要輕輕把腳放到他們面前,他們就會本能地跨過去,這就是協會的其中一項肢體反應訓練項目。(放大)

(吉隆坡訊)柏金森氏症(Parkinson’s Disease,PD)是一種慢性腦部退化性疾病,主要是腦內的多巴胺(dopamine)不足,引起行動障礙問題。傳統藥物左旋多巴(levodopa)能刺激多巴胺神經,以製造更多的多巴胺來控制病情。目前,一種綜合左旋多巴及體內兩種抑制劑的新藥物Stalevo,證實能增加腦內的多巴胺,延長左旋多巴在腦內的滯留時間,發揮達6個小時的藥效,并抑制乙醯膽素的分泌。一如傳統藥物,過量服用此藥會引起妄想症及暴躁等副作用。

腦神經內科專科顧問趙汝光醫生指出,柏金森氏症並非不治之症,它可以通過藥物及腦部手術來控制病情。


他說,以前柏金森氏症的確會奪命,很多病患因為肺部受到細菌感染而去世。但是自70年代,科學家研發出可以控制柏金森氏症的藥物後,病人的壽命和健康人士無異。

“柏金森氏症病患確實需要服藥控制病情。比如說,兩位患上柏金森氏症的病患,一位在患病後馬上服藥,另一位相隔4年後才服藥,病情進展是截然不同的。”

越遲治療越嚴重

病患越遲接受治療,病情就會越嚴重。到了柏金森氏症末期,病患已無法行走,只能完全臥床,他們連吞嚥、咳啖、翻身皆相當因難,因此容易產生肺炎、褥瘡及營養不良,導致死亡。

他表示,以前的柏金森氏症藥物存在很多的副作用,讓病人無法適應,而且可供選擇的藥物種類很少,其中以多巴胺補充劑最多。根據英國柏金森氏症學會,許多病患初期以藥物治療時都有不錯的效果,但長久服用會產生抗藥性和難以控制的副作用。

此外,柏金森氏症除了是缺乏多巴胺,也和乙醯膽素(acetylcholine)的激進有關。當多巴胺減少時,乙醯膽素就會增加,它們利用桿槓原理來平衡大腦內的化學神經傳導。不過,當多巴胺損失達80%時,又或乙醯膽素過量時,人體就會出現柏金森氏症的症狀。

95%病患如常活動

兩年前,一種標榜能增加多巴胺,同時抑制乙醯膽素,並延長左旋多巴作用時間的3合1柏金森氏症藥物Stalevo,獲得大馬衛生部的核准上市。

趙汝光說,隨著新藥效果的增長,病患可以減少吃藥的次數,生活素質因而有所提昇,例如95%的病患可以如常爬山、溜冰,甚至是賽車。

“很少柏金森氏症病患會忘記服藥,因為他們一旦停止或錯過服藥時間,手腳就會出現僵硬、震顫或遲緩的情形。這時他們就知道服藥時間到了。”

併發憂鬱症
心理障礙導致陽痿

也是馬來西亞柏金森氏症協會(MPDA)醫藥顧問的趙汝光披露,柏金森氏症也會引起陽痿,不過這些患者不是生理出現問題,而是心理有了障礙。

他說,柏金森氏症也會併發憂鬱症。若情緒管理不當,就會影響生理循環或需求,男性就容易出現性能功障礙。

“柏金森氏症藥物性質溫和,即使病患正在服用糖尿病藥、高血壓藥或心臟病藥,都不會和柏金森氏症藥物產生衝突,因此病患可以放心服藥。”

他指出,若吃藥可以控制病情,柏金森氏症病患不需接受腦部開刀手術,因為這類手術費用不便宜,也存在一定的風險。

詢及干細胞是否能治癒柏金森氏症,趙汝光表示,醫學界正在研究以移植干細胞到腦部治療柏金森氏症。不過,這項研究尚在試驗階段,而且療效不穩定,真正落實可能要等上十多廿年。

多發於60歲
5%病患40歲發病

腦神經專科醫生趙汝光指出,雖然柏金森氏症多發於60歲,但是也有5%的病患在40歲時就發病,最年輕的甚至只有33歲。

因此,他奉勸,任何人若出現肌肉僵硬、便秘、行動遲緩、嗅覺失靈、體重驟然下降及失眠等不良症狀,應該向腦神經專科醫生求診,這可能是患上柏金森氏症的前兆。

看成關節炎
誤為阿茲默海氏症

很多人會把柏金森氏症及阿茲默海氏症(Alzheimer’s Disease)混為一談,把它們歸納為同等類的老人痴呆症。馬來西亞柏金森氏症協會主席劉麗香解釋,柏金森氏症病患會比較聰明,但是動作遲緩,阿茲默海氏症病患則剛好相反。

劉麗香說,除了阿茲默海氏症,很多人也會把柏金森氏症看作是關節炎,因為柏金森氏症的其中一個症狀是肌肉僵硬,造成行動障礙。

“以我的父親為例,60歲時手腳不靈活,求醫時卻被誤診為關節炎。吃了醫生開的藥,父親情形好轉,但是3年後病情复發,這時我和家人才知道,父親患上了柏金森氏症。”

她表示,一聽到這個消息時,父親哭了。行動不便的他,不承認患病也拒絕穿成人尿布。每一次,都是她或家人背著父親上廁所,直到有一天,她背不起父親,父親才乖乖聽話,接受治療。

“現在我和兄弟姐妹都住在父母老家附近,輪流看顧父親。為了不讓父親太悶,我們也在老家打造了一個池塘,供他養魚喂魚之用。父親整八九十歲了,人還好好的,誰說柏金森氏症病患會特別短命?”

多巴胺影響情緒

多巴胺是一種腦內分泌物質, 可影響一個人的情緒。科學家卡爾森( Arvid Carlsson)因為發現多巴胺在腦內扮演信息傳遞者的角色,而在2000年獲得諾貝爾醫學獎。多巴胺主要負責大腦的情慾及感覺,能傳遞興奮及開心的信息。大家常說,戀愛能讓人快樂,它的秘訣在於能激發大腦產生大量的多巴胺。此外,吸煙和吸毒都可以增加多巴胺的分泌,使上癮者感到開心及興奮。

根據研究,多巴胺能夠醫治憂鬱症;而多巴胺不足則會令人失去控制肌肉的能力,嚴重者手腳會不自主地震動,引起柏金森氏症。

科學家證實,通過恢復腦內多巴胺的水平,有助於控制柏金森氏症。 (光明日報‧2007.05.02)

No comments: